甄試真貴 多元入學被批多錢入學
3系就得花上2萬元
〔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/台北報導〕大學「個人申請」篩選結果上週出爐,考生也緊鑼密鼓準備二階段甄試。只是單一校系報名費從兩百元到一千五百元不等、志願數又放寬為六個,有學生光是甄試三系就得花兩萬元。家長團體與偏遠高中呼籲,多元入學不該變成多錢入學,應放寬備取名額、調降報名費。
據統計,今年共有五萬兩千六百六十六名考生通過第一階段篩選、通過名額數高達十二萬六千六百七十九個,較去年大增兩萬七千多人,且平均每人通過二.四一個校系。一階過關人數大增,二階甄試更成為決勝關鍵,報名費卻更讓高中與家長都頭大。
花蓮高中教務主任李運生估計,光是通過兩到三校系、就得花上兩萬元甄試,「一個東部學生光甄試一個校系,從報名費、備審資料到交通食宿,至少得花七千元」。「以前聽說多錢入學,現在深刻感受!」女兒今年考大學的陳媽媽生氣地指出,雖女兒六系篩選全過關、其中四系還不需面試,但報名費就已花了五千兩百元。
家住台南的黃姓家長也很不解,兒子雖然只有三系篩選過關,但每份備審資料卻花了六百元彩色印刷、還得一式三份,再加上報名費、南往北返的甄試路程,估計一個科系就得花上五千元。
劉姓家長也搖頭批評,教育部應好好管管大學,「大學應要有家長與考生的同理心,有些科系只看審查資料,有的系只要三百元、有的竟然要收到上千元?落差太大,欠缺統一標準,且部份科系第一階段篩選過關人數太多、甚至高達實際招生名額的八倍,擺明想大賺審查費,讓其他七倍無法錄取的學生傷了荷包又傷心」。
花蓮高中教務主任李運生建議,今年的過關人數大增,但學生實際只能錄取一系,「希望大學擴大備取名額,免得學生花大錢面試多系,但最後卻全部落空」。
家長籲擴大備取名額、降報名費
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呼籲,可甄試人數逐年增加,「二階段報名費應要調降,若大學報名費盈餘太多,教育部應用行政手段控制」。全家盟秘書長符慧中也表示,曾聽過有北部私校甄試報名費盈餘高達五成,「財務收支應透明公開」。
另根據訪視經驗,備審資料的精美度並非大學選才重點,但求好心切的學生與家長不了解,動輒花費兩、三千元製作單校備審資料。符慧中建議,大學應設計可讓考生依循的規格化備審資料,「例如獎狀幾張、自傳填法等,最好可上網下載規格化表單,別再讓學生花冤枉錢」。
高教司:全面檢視各校收支
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表示,今年首度放寬申請志願數,會全面檢視各校收支狀況,「若因申請名額增加、招生經費盈餘也大增,大學明年就得調降報名費,否則考慮扣減明年的甄選入學名額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