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個人的悲劇不在他輸了,而是他差點就贏了。」
在這個以結果論輸贏的世界裡,沒有人希望成為悲劇的主角,但殘酷的是,現實不一定會再次給你機會。
知名演員楊紫瓊也說:「你可以有夢想,但光是這樣還不夠,要平時就準備好,機會一來就掌握。」
「即使面對壓力與競爭,依然能將個人潛力發揮到極致者,就是贏家。」《你可以不只這樣》一書明白指
出,在天分、努力都相當的條件下,輸家和贏家和最大的不同,在於贏家能在壓力與緊張下表現得比其他
人更好;這並非運氣,也絕非神蹟,純粹是他們鍛鍊出強大的心理素質,因而能在極大壓力下,依然發
揮平時的實力與水準。
換句話說,在關鍵時刻敗給壓力的人,只能換得「練習100分,上場50分」的成果;但是,能對抗壓力
的贏家,練習100分,結果也會是100分。也難怪美國60年代高爾夫名將傑克.尼可拉斯(Jack Nicklaus)
曾感嘆地說:「最讓大多數高爾夫球員感到挫折的,不是他們缺乏天分,而是沒有辦法始終如一地擊出好球。」
而這份在關鍵時刻依然臨危不亂、沉穩應對的能力,在英文被稱作Be Clutch,用來形容運動員在面對如NBA
總決賽、高爾夫巡迴賽最後一洞的極端壓力下,還能擁有優異表現的能耐。在日文,這份能力則被稱為「本番力」,
沿用電影、電視演出的正式上場、正式開錄之意,借代為在攸關勝負、事關成敗的正式場合上,能不受內、外在壓
影響,發揮既有實力、不失常的本領。
  • 林書豪相信自己會成功,聚焦在當下的行動 2012年3月22日,在尼克隊對上費城76人隊(Philadelphia 76ers)
      一役時,林書豪以最後10分鐘的10顆罰球協助隊上逆轉得勝;賽後,在談到那「十發十中」的罰球時,他這
      樣形容自己對抗壓力的每一秒鐘:「保持手節奏、順著球感,只要不要想太多,命中率自然會提升。」
 
  • 世界高爾夫球后曾雅妮也曾如此敘述她看待比賽與成敗的方法:「我從來都不知道比賽收入有多少,我只想
        專心地打好每一場比賽,並從中獲得進步就好。
  • 老虎伍茲(Tiger Woods)甚至大方坦承,自己求勝的訣竅無他,就是單純地「相信自己會贏」。
在林書豪、曾雅妮、老虎伍茲的例子中,我們看見「本番力」在他們身上發酵而成的、清晰的軌跡:透過明確的目
標和自律的精神,他們懂得聚焦當下、不受成敗影響;而對成功的信念,讓他們能夠停止自我懷疑、積極準備應對。
更重要的是,在正式上場前,他們都累積了1萬小時的練習與努力,擁有取勝的能力,不靠運氣。
事實上,本番力不只是運動場、考場或舞台上需要的能力。對經理人來說,面對近年金融海嘯、歐債危機等衝擊,
每個危機時刻,都攸關企業的生死存續;每個關鍵決策,都決定了個人、企業的名譽,和數百、千名員工的未來。
而也正是這種時候,抗壓能力與心理
素質左右了個人冷靜判斷的能力,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在這裡跌跤,每個人都希望逆轉情勢、一戰成名。
「一個人成功了,不代表他就能在壓力下表現良好;但是,能對抗壓力的人,一定會是成功的人。」《為什麼
練習100分,結果50分?》
作者保羅.蘇利文(Paul Sullivan)說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正如林書豪不會知道2月4日即將改變他的一生,
但是,因為他永遠為比賽、為壓力做好萬全準備,讓他能夠一舉抓緊機會、扭轉一切。我們也許難以成為林書豪,但
我們可以開始為未來做好準備,不再失常、不再凸槌、不再功虧一簣。在關鍵時刻,我們不再當被世界改變的人,而
是做改變世界的人。

本文取材自《經理人月刊》2012年4月號

學資訊王讀書技巧索取 輕鬆踏上大學之路

 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

 

張忠謀:大學生要打破的三大競爭力迷思!



arrow
arrow

    升學資訊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